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录取分数线)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林维喜事件
1839年7月7(清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呢行凶,殴打当地居民,其中林维喜因伤重于次日身死。案发后,林则徐严令义律交出凶犯抵罪。义律拒交凶手,企图以1500银元购买死者家属私了,并且,公然无视中国法律主权,在一艘英国船上自行开庭“审讯”,以“该犯罪不发觉”为词,对5名凶手仅处以3-6个月的监禁与60-80元的罚金。8月15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供应英船柴米食物,布告澳门人民三日内撤回为英商雇佣的中国买办与工役,向英国侵略者作了坚决的斗争。
2. 京师同文馆
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简称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设立的机构,附属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招生对象开始限于十四岁以下八旗子弟,以后兼收年岁较长的满汉科举出身人员。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人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901年并入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3. 湘军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落入汉族重臣,客观上加快了其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录取分数线)插图
灭亡。
4.百日维新
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5.祺祥政变(辛酉政变)
又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1861年(辛酉年)那拉氏为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而在北京发动的宫廷政变。1861年8月咸丰病死在热和行宫,皇子载淳即位,端华、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定明年改元为祺祥。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昕秘密策划废除大臣辅政。11月,奕昕控制北京的军队,乘皇室回京时机,将端华、载垣、肃顺杀死,拥护慈禧“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该称同治,史称辛酉政变。
6.光复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前身是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部分会员秘密组织的暗杀团。1904年,光复会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7-1908年,光复会在浙江、安徽发动了秋瑾、熊成基安庆起义。
7.严复
清末思想家、敎育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877年赴英国海军学校学习两年。归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执教达20年。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维新,在天津《直报》上撰文要求学习西方,反对顽固保守。1897年创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6年起,从事翻译工作,先后译出《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学肄言》等西方名著,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影响甚大,并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8.镇南关大捷
1885年清军在中越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 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3月23日,法军两千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三路扑向关前,被清军击退。24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身先士卒击退法军。清军乘胜追击,28日又在谅山城北重伤尼格里。法军遂弃谅山,向南溃逃。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而倒台。
二、简答题(每道题15分,共60分)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向中国渗透。中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受到冲击,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鸦片输入量激增,激化 了中国因白银外流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加剧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破产;通商口岸地区受 外国商品冲击最为严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特别 是西方棉纺织品的输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
(2)中国对外贸易的赖性增强,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输入的茶叶、丝等农产品数量增加很快。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逐渐丧失了主动权,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
(3)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畸形繁荣,出现了为外国商人服务的买办阶层。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地区成为外国商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带动了这些城市的畸形发展,尤以上海最为突出;侵略者还在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享有治外法权,租界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通商口岸还出现了一些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联系,同时在经济上有相当的实力,政治舞台上也开始显露头角。
(4)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并出现了最早的无产阶级。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五口通商口岸地区开始投资开办为其商品输出和宗教文化侵略服务的企业,如书馆、报刊、船坞、印刷厂等。这些企业雇佣了中国工人,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的新变化。
综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西方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动摇,呈现出封建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西 方经济侵略势力与本国经济交织的局面。
2、“东南互保”的经过及其影响。
所谓东南互保,是指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由英国首先出面倡议,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积极响应,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怀宣从中穿针引线,东南各省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维护南方各省原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防止义和团和其他反帝斗争而共同承当相关义务,保护各自有关区域内的中外商良、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两不相扰”所达成的谅解和推行的政策。
《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南互保”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侵华联军集中兵力进军京津。在客观上也有着避免联军大举侵入南方,维护南方社会经济免遭战争破坏的作用。
“东南互保”上地方督抚公开与外国勾结,大力镇压人民反帝斗争的事件。这和清政府暗地出卖义和团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因而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
3、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为保护工商业者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明令保护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确立其自由经营权利。这从法律上保障了工商业者的根本权利,促进了实业发展。(2)颁布商业注册章程,简化注册程序。实业部所定商业注册章程,减免清王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这就减轻了工商业者负担,有利于经济振兴。(3)制定银行条例,进行金融改革。临时政府大力保护金融业,还鼓励商人开办银行以发展经济。(4)鼓励创办公司和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临时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创立公司和企业,对于海外侨商回国创办公司,政府更是大力支持。(5)恢复市场经济秩序。武昌起义以及许多省份的响应,在短时期内引起市场的恐慌,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临时政府多次发布有关命令,要求各级部门采取措施恢复经济秩序。 (6)倡导兴农垦殖。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兴农不仅关系到民生大计,而且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临时政府提倡垦殖事业,积极支持和保护垦荒者利益。(7)支持成立民间实业团体。南京临时政府对于成立各类民间实业团体均大力支持。
除了上述措施外,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的其他一些措施,也间接与经济发展有联系。如内务部制定的《禁止买卖人口暂行条例》,规定废除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这实际上就是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取代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另外,为使财政工作顺利运行,临时政府财政部拟订了会计法草案。总之,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但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主要代表和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及要求,因而推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4、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略)
四、论述题(30分)
1.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与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李鸿章、荣禄、翁同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这场维新派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运的高涨。
(2)1905年到1907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与资产阶级革命展开了一次长达三年的论战。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报《民报》是保皇派的主要阵地,双方都在各自的报纸上宣传自己的主张。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他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他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有力地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们对胡适的论点,指出“一方面因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把理想应用于实际环境。胡适认为提倡“根本解决问题”是空谈,李大钊反驳说:“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晚清时期,鸦片运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强行冲入了中国,把西方先进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西方先进的制度、科技、文化冲击了中国,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开明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改革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落后文化等,在革新政治方面,改良派尝试过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来拯救国家;立宪派也努力督促清政府开国会,和平建立民主;革命派则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共和国来拯救国家,结果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中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救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证明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挽救中国命运。
?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林维喜事件
1839年7月7(清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呢行凶,殴打当地居民,其中林维喜因伤重于次日身死。案发后,林则徐严令义律交出凶犯抵罪。义律拒交凶手,企图以1500银元购买死者家属私了,并且,公然无视中国法律主权,在一艘英国船上自行开庭“审讯”,以“该犯罪不发觉”为词,对5名凶手仅处以3-6个月的监禁与60-80元的罚金。8月15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供应英船柴米食物,布告澳门人民三日内撤回为英商雇佣的中国买办与工役,向英国侵略者作了坚决的斗争。
2. 京师同文馆
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简称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设立的机构,附属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招生对象开始限于十四岁以下八旗子弟,以后兼收年岁较长的满汉科举出身人员。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人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901年并入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3. 湘军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落入汉族重臣,客观上加快了其灭亡。
4.百日维新
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5.祺祥政变(辛酉政变)
又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1861年(辛酉年)那拉氏为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而在北京发动的宫廷政变。1861年8月咸丰病死在热和行宫,皇子载淳即位,端华、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定明年改元为祺祥。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昕秘密策划废除大臣辅政。11月,奕昕控制北京的军队,乘皇室回京时机,将端华、载垣、肃顺杀死,拥护慈禧“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该称同治,史称辛酉政变。
6.光复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前身是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部分会员秘密组织的暗杀团。1904年,光复会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7-1908年,光复会在浙江、安徽发动了秋瑾、熊成基安庆起义。
7.严复
清末思想家、敎育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877年赴英国海军学校学习两年。归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执教达20年。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维新,在天津《直报》上撰文要求学习西方,反对顽固保守。1897年创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6年起,从事翻译工作,先后译出《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学肄言》等西方名著,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影响甚大,并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8.镇南关大捷
1885年清军在中越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 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3月23日,法军两千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三路扑向关前,被清军击退。24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身先士卒击退法军。清军乘胜追击,28日又在谅山城北重伤尼格里。法军遂弃谅山,向南溃逃。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而倒台。
二、简答题(每道题15分,共60分)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向中国渗透。中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受到冲击,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鸦片输入量激增,激化 了中国因白银外流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加剧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破产;通商口岸地区受 外国商品冲击最为严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特别 是西方棉纺织品的输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
(2)中国对外贸易的赖性增强,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输入的茶叶、丝等农产品数量增加很快。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逐渐丧失了主动权,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
(3)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畸形繁荣,出现了为外国商人服务的买办阶层。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地区成为外国商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带动了这些城市的畸形发展,尤以上海最为突出;侵略者还在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享有治外法权,租界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通商口岸还出现了一些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有密切联系,同时在经济上有相当的实力,政治舞台上也开始显露头角。
(4)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并出现了最早的无产阶级。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五口通商口岸地区开始投资开办为其商品输出和宗教文化侵略服务的企业,如书馆、报刊、船坞、印刷厂等。这些企业雇佣了中国工人,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的新变化。
综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西方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动摇,呈现出封建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西 方经济侵略势力与本国经济交织的局面。
2、“东南互保”的经过及其影响。
所谓东南互保,是指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由英国首先出面倡议,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积极响应,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怀宣从中穿针引线,东南各省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维护南方各省原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防止义和团和其他反帝斗争而共同承当相关义务,保护各自有关区域内的中外商良、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两不相扰”所达成的谅解和推行的政策。
《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南互保”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侵华联军集中兵力进军京津。在客观上也有着避免联军大举侵入南方,维护南方社会经济免遭战争破坏的作用。
“东南互保”上地方督抚公开与外国勾结,大力镇压人民反帝斗争的事件。这和清政府暗地出卖义和团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因而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
3、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为保护工商业者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明令保护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确立其自由经营权利。这从法律上保障了工商业者的根本权利,促进了实业发展。(2)颁布商业注册章程,简化注册程序。实业部所定商业注册章程,减免清王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这就减轻了工商业者负担,有利于经济振兴。(3)制定银行条例,进行金融改革。临时政府大力保护金融业,还鼓励商人开办银行以发展经济。(4)鼓励创办公司和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临时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创立公司和企业,对于海外侨商回国创办公司,政府更是大力支持。(5)恢复市场经济秩序。武昌起义以及许多省份的响应,在短时期内引起市场的恐慌,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临时政府多次发布有关命令,要求各级部门采取措施恢复经济秩序。 (6)倡导兴农垦殖。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兴农不仅关系到民生大计,而且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临时政府提倡垦殖事业,积极支持和保护垦荒者利益。(7)支持成立民间实业团体。南京临时政府对于成立各类民间实业团体均大力支持。
除了上述措施外,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的其他一些措施,也间接与经济发展有联系。如内务部制定的《禁止买卖人口暂行条例》,规定废除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这实际上就是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取代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另外,为使财政工作顺利运行,临时政府财政部拟订了会计法草案。总之,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但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权,主要代表和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及要求,因而推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4、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略)
四、论述题(30分)
1.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与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李鸿章、荣禄、翁同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这场维新派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运的高涨。
(2)1905年到1907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与资产阶级革命展开了一次长达三年的论战。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报《民报》是保皇派的主要阵地,双方都在各自的报纸上宣传自己的主张。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他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他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有力地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们对胡适的论点,指出“一方面因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把理想应用于实际环境。胡适认为提倡“根本解决问题”是空谈,李大钊反驳说:“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晚清时期,鸦片运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强行冲入了中国,把西方先进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西方先进的制度、科技、文化冲击了中国,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开明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改革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落后文化等,在革新政治方面,改良派尝试过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来拯救国家;立宪派也努力督促清政府开国会,和平建立民主;革命派则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共和国来拯救国家,结果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中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救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证明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挽救中国命运。
?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