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年四川大学江苏录取分数线)

2004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199年,袁绍以大军攻许。200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3.北元
北元(1368年-1388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权。1368年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
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元惠宗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北元虽偏安于蒙古高原,却是蒙古族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时期。
4.宋四大书
《宋四大书》是宋朝四大部书,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由于《册府元龟》的规模最大,几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数倍,所以被称为《宋四大书》之首。
二、简答题
1.唐代均田制及其瓦解
隋末唐初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荒闲,豪强大族地主衰落,一般地主正在兴起,自耕农占有较大比重。在这样的土地状况和背景下,唐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对农民按人口、对官员接品级分配土地。
(1)内容:
①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②僧道给田30亩、尼姑、女冠给田20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减半。
③有封爵的贵族给永业田5顷至100顷不等,职事官从一品到九品受永业田由60顷至200顷。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传给子孙,口分田受田者死后要归还政府。
(2)特点:
①国家由对夫妇双方授田,变为只对男方授田。
②奴婢由普遍授田,到有限制授田,再到不授田。
③唐代授田对象较前代更为复杂。
④土地买卖的限制逐渐由严放宽,为土地兼并提供合法依据,为大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唐代均田制的最大变化。
?(3)意义: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多少获得了土地,这对于稳定小农地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延缓了土地兼并;但是实际授田的过程中,授田不足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唐代均田制实施的程度,南方不如北方,土地占有状况亦如此。安史之乱之后,均田制逐渐崩溃,以至两税法取而代之。
2.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对农奴的主要剥削形式多是劳役地租。农奴除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
明代既是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开始制约和削弱土司势力,因此又是土司制度走向崩溃的起点。明朝平定云南后,自洪武至正统年间 (1368—1449),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已不能满足此时的边疆控制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状况,明朝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 “内边区”与 “外边区”分层管理的政区体制,深刻影响了西南边疆的发展和疆域形成。
三、论述题
1.秦代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400余年。
县本是天子、诸侯直属土地中的邑,其首领称为“县人”。春秋前期,秦、晋、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邻国土地上设立一种特殊行政区,称之“县”。在古文中,县即古悬字,意为新设之县,远离诸侯国都,悬于诸侯统治中心之外。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所以,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因为此时置郡大多于边远荒辟之地,地旷人稀,经济发展落后于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有效地控制,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秦分天下为36郡,标志着郡县制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行政制度已正式确立。
2.班超经营西域的主要功绩与意义是什么?
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窦固等率兵大败北匈奴,占领伊吾卢城,赶走了北匈奴在车师前、后王国一带的势力,着手恢复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关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三十六人与南道诸国联系。班超得到鄯善、于阗、疏勒的支持,杀掉匈奴使者,控制了南道。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道的龟兹降于班超,汉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今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五十余国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纳于东汉都护的统辖之下。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西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波斯湾),未过海而还。甘英是我国古代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为增进汉族与西域各地区政治、经济的联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立下了历史功勋。
?
2004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199年,袁绍以大军攻许。200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3.北元
北元(1368年-1388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权。1368年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
2004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年四川大学江苏录取分数线)插图
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
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元惠宗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北元虽偏安于蒙古高原,却是蒙古族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时期。
4.宋四大书
《宋四大书》是宋朝四大部书,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由于《册府元龟》的规模最大,几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数倍,所以被称为《宋四大书》之首。
二、简答题
1.唐代均田制及其瓦解
隋末唐初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荒闲,豪强大族地主衰落,一般地主正在兴起,自耕农占有较大比重。在这样的土地状况和背景下,唐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对农民按人口、对官员接品级分配土地。
(1)内容:
①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②僧道给田30亩、尼姑、女冠给田20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减半。
③有封爵的贵族给永业田5顷至100顷不等,职事官从一品到九品受永业田由60顷至200顷。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传给子孙,口分田受田者死后要归还政府。
(2)特点:
①国家由对夫妇双方授田,变为只对男方授田。
②奴婢由普遍授田,到有限制授田,再到不授田。
③唐代授田对象较前代更为复杂。
④土地买卖的限制逐渐由严放宽,为土地兼并提供合法依据,为大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唐代均田制的最大变化。
?(3)意义: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多少获得了土地,这对于稳定小农地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延缓了土地兼并;但是实际授田的过程中,授田不足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唐代均田制实施的程度,南方不如北方,土地占有状况亦如此。安史之乱之后,均田制逐渐崩溃,以至两税法取而代之。
2.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对农奴的主要剥削形式多是劳役地租。农奴除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
明代既是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开始制约和削弱土司势力,因此又是土司制度走向崩溃的起点。明朝平定云南后,自洪武至正统年间 (1368—1449),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已不能满足此时的边疆控制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状况,明朝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 “内边区”与 “外边区”分层管理的政区体制,深刻影响了西南边疆的发展和疆域形成。
三、论述题
1.秦代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400余年。
县本是天子、诸侯直属土地中的邑,其首领称为“县人”。春秋前期,秦、晋、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邻国土地上设立一种特殊行政区,称之“县”。在古文中,县即古悬字,意为新设之县,远离诸侯国都,悬于诸侯统治中心之外。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所以,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因为此时置郡大多于边远荒辟之地,地旷人稀,经济发展落后于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有效地控制,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秦分天下为36郡,标志着郡县制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行政制度已正式确立。
2.班超经营西域的主要功绩与意义是什么?
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窦固等率兵大败北匈奴,占领伊吾卢城,赶走了北匈奴在车师前、后王国一带的势力,着手恢复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关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三十六人与南道诸国联系。班超得到鄯善、于阗、疏勒的支持,杀掉匈奴使者,控制了南道。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道的龟兹降于班超,汉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今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五十余国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纳于东汉都护的统辖之下。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西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波斯湾),未过海而还。甘英是我国古代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为增进汉族与西域各地区政治、经济的联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立下了历史功勋。
?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