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选专业记(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

|==这个事是从2013年9月份开始的,一直到今天结束。结束并不意味我一定做了个最好的选择,只是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现在开始读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1.最初我选择的是政治经济学专业。
理由是那时候我看了很多经济学的古典著作,拜读过汪丁丁写的《政治经济学讲义》,现在还记得两个点,其一是关于马克思韦伯晚年深受精神病折磨,其二是他说的一句话,叫“静以通天下所感”。
主要还是虚荣心使然,觉得政治经济学很酷,颇有点屠龙之术的味道,很有档次,最后放弃选择这个,是因为经济学需要靠高等数学,我报了 考研的高数vip课程,但后来退学了,因为我觉得我的底子,考数学很不现实。
2.接着想过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之类的不考数学的管理学研究生。
说来惭愧,我当年之所以不考这个,有两点原因:
其一,本科是工商管理,但我对这个专业很腻烦,觉得这并不适合课堂上学习,适合那些开公司的老板过来学习。对管理学没有好奇心,对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毫无兴趣,什么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运营,战略管理,薪酬绩效管理,组织管理,真的非常非常不感兴趣,但实话实说,管理学的书本知识我学的相当扎实了,虽然几年没碰了,现在让我去考管理学专业课,估计都能上90分(150分制)。
其二是我当时英文特别差,而管理学的英语国家线相对挺高,大概40-50分左右。但理工科的英语一国家复试线很低,尤其是b区,我记得应届考研那次,似乎才30出头。管理学这类学科专业在当时对我来说,英文是一道坎,我第一次考研,英语一只得了31分,而且感觉毫无头绪,几乎是蒙的。
理学的英语线低,是我后来打算报考理学研究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类似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之类的专业,我就放弃了。
3.接着就是我第一次考研时真正选择的专业,心理学。现在对心理学还是很熟悉,普心、发心、教心、实心、心理统计、测心、社心,以及心理学史。学心理学让我知道一个经验,那就是,想象的事实与实际的事实可能不一样。
最初我觉得心理学很适合我,因为我就心思细腻,敏感,特别爱思考关于人心的规律或者道理,也喜欢描写心灵体验,甚至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洞察人心奥秘”的本领。
我在认真苦读做笔记理解思考心理学专业教材以后,对心理学有两个不是很成熟的观点:
其一是,偏经验研究的心理学有概念游戏的嫌疑,只要把话说圆了,能让人信服,无所谓能不能证实或者证伪,更多的取决于你信不信这一套,取决于你蠢还是不蠢,渊博还是无知,有思辨精神还是盲从。像我这种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是非常反感这一套的,是可以蛊惑人心,生造硬套各种操作性定义,但对我而言,我又不打算给别人算命,也不打算给别人做心理咨询。我想探索奥秘,这些教材上的一套认识体系,无法解决我内心对人心,对人生各种现象或者问题的疑问,我当时是非常不满意的。
其二是,偏脑科学方面的心理学才能令我信服,但这个领域属于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是真正研究大脑的。它还有一个很酷的名字叫”神经生物学“。
4.接着我临时想换过社会学,我自己阅读兴趣主要在人文社科领域,尤其是社会学下面的人类学专业,于是我又去翻看了很多人类学著作,但也仅限于翻翻,知道个大概就没管了,也去看了社会学,觉得社会学理论太抽象,尤其是《社会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这类科目,我看不进去。
所以我也没下决心换,打酱油一样的最后还是去考了心理学。
5..在我第一次考研结束后,我就开始想着不考心理学了,应该学习一些偏研究而不是偏应用的专业,因此我自然选定了理学。理学有很多不考数学的,比如生物、地理、地质、化学等等。
那我试图选择的第一个理学专业是地理学,这里包括地理学、海洋科学、植物学、地质学等等,这里其实是很私人的、非现实考量的情结,我以前很羡慕那些非常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博物学家。但当代社会并不存在博物学,现代的学科门类中,地学、植物学等还有些博物学的味道。学校图书馆有各式各样的学科教材,那时经过反复比较考量,我选择了地理学作为自己新的考研专业。
最初我想考自然地理学,但后来背诵那些知识的时候,才觉得想象挺美好,实际对那些洋流系统,地球圈层系统并不是很有兴趣。这时候我也看过《人文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此时还没想考人文地理,因为正如前面说的,我打算学习理学,而它其实属于社会科学,或者说,是空间尺度的人文社科专业,比如社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宗教地理学都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于是我迈出了一个很大的步伐。
5.我打算考神经生物学,并买来王镜岩的生物化学学习,学习氨基酸、糖类、脂肪、酶等概念,学习有机化学方程式,背诵什么羟基、氨基之类的东西。也学生理学,知道生理学基础上看待心身关系和彼此的相互联系。当然有我们很常见的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与情欲的关系这种知识。还补了高中生物,什么有丝分裂,染色体、构成dna螺旋结构的四种碱基a/t/g/c等等。
但学了两个月,大概看到酶通论,我就撑不下去了,觉得自己不是做生物研究的料,也不现实。对,最大的感觉是不现实。
6.这时候就要第二次考研报名了,我脑残般的报了生态学,专业课考植物学,于是我边上班,边在地铁上看什么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一年生本草两年生本草之类的东西,可能以后能当植物学家呢,在植物园工作多好!我现在想想感觉很蠢。
我第二次报名考研,就报的是生态学,但我只考了公共课,专业课,我几乎没法考。
7.第二次考研结束后,我已经快被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考研的窘迫折磨的喘不过气,那时候下班坐地铁都能感觉身体被抽空了,能有个座位坐着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生活的不愉快和精神的压抑,让我有些转变,我此时的想法就是,考上研究生就行了,别的不管了,此时我选择了以前最不想考的专业,马克思哲学。这个专业研究生本质上就考英语与马哲,似乎很容易考吧。之所以没选择考历史,是因为历史要背的更多,我作为阅读量很大的文科生,没兴趣去背诵那些教材上我其实已经知道的差不多的历史知识。
考哲学研究生一直在我心里盘踞着,我几乎就要去考它了。毕竟我也挺喜欢认识论,知识论、经验、理性、自由意志方面的知识。
但我一直没考,我没考哲学的原因跟没考社会学差不多。那就是只有表面的兴趣,对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理论不敏感。
8.接着,我又想起了以前没有考虑过的《人文地理学》,此时的我发现,自己目标院校的这个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就两门《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把书在网上一检索看了下内容,觉得能看的进去,也不难。而且专业主题也算是我感兴趣的,主要研究城市系统的。与实际社会非常贴合,贫富分化,阶层分
跨专业考研选专业记(跨专业心理学考研难吗)插图
化固化、贫民窟、女权、城市问题、城镇化进程等等。
于是我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决意要考这个专业了。
于是,我第三次考研的时候,考的是人文地理学,考了332.
第一次考心理学,考了141,第二次考生态学,弃考。所以说我选择了一个还算合适我自己的专业。
这一年我没有调剂,没有学上,第四次考研还是考了人文地理学,此时我出现了比较典型的复习倦怠。初次学习专业课知识的那种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殆尽。两本教材我几乎翻来覆去,实在看不下去了,以至于第四次考研,我心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与本文不相关,就不在陈述。
最后哭着喊着也算是坚持去考试了。专业课几乎是吃第一次复习时的老本,但英语一进步很多,与我第一次考研时相比,进步了30分。
但还是不够一志愿,经历了这四次考研的我。大概也算了解自己的情况了,我选择了调剂。
有学上再图以后的发展吧。
综上,我有意向并实际考查学习过的专业有:
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自然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哲学、历史学。
最后,尘埃落定,人文地理学。
这算是完成了我高考时应该做的工作,选择了一个”几乎没什么用处的“但感兴趣的专业,比高考时选择了一个毫无兴趣又”没什么用处“的专业,算是进了一步吧。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