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考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610804考研信息最全汇总…(长江大学2021招生宣传片)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李子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
基本信息
李子学姐
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初试370+,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助你2024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4一战到底!
01
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简称“长大”(yu),国家“小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并在武汉建有教学科研基地,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长江大学于2003年4月16日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共建高校。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7亿元。现有国家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0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12万册,中外文期刊3125种,电子文献10000gb,各类中外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66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
专业概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
学院现设政治系等11个教学机构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会发展哲学研究所、廉洁建设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机构。学院拥有1个vr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经典文献阅览室,藏书5000余册;一个期刊杂志阅览室,陈列专业杂志200多种;建设有30多个校内外教育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兼职教师13人。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57人,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博士23人,硕士生导师3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319人,研究生166人。
学院秉持“三尊三学”的办学理念和“凡事三有”的治院方略,以“立德树人、开拓创新”为学院精神,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教学科研质量为重点、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的特色发展思路,依托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湖北省一流专业、《生命长江》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湖北省级教学团队,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积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http://mks.yangtzeu.edu.cn/
  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站:http://gs.yangtzeu.edu.cn/
02
报录比
没有详细的报录比,但是作为一所很好的一本,性价比极高。

03
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初试科目
科目一: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 (201)英语(一)
科目三: (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科目四: (80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专业课试卷结构
命题题型: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

真题示例
名词解释
思想政治教育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答题
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一个由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所构成的范畴体 系,分为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两大层次。基本范畴是范畴中最本质、最稳定、最普遍的那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的具体反映,数量不宜太多,具体包括:
(1)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在一定意义上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 思想和行为
思想和行为揭示了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基本范畴,科学认识和把握思想和行为范畴,有助于 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 内化与外化
内化与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重要范畴。
(4)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 系,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5) 教育与管理
教育与管理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重要的平行子系统——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
论述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
(1) 马克思的学说,从本质上看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最 高境界和最终归属。围绕这个最高命题,在探讨人类解放实现路径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是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最后才能得到解放。
(3)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从总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 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及其效果的衡量标准。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 地位
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
② 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以往的社会意识,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③ 社会意识反映经济基础,又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④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存在历史的继承性,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
⑤ 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 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的中介;
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
(3) 意义
① 指明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存在。
② 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和作用,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倾向,自觉按照经济 基础发展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3.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
(1)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 政治较之道德、文艺等上层建筑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在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③ 政治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2) 政治在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①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的主要任务是阶级斗争,是武装夺取政权,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开辟道路;
② 在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后,政治的主要任务则是开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 它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论断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 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坚定 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4.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 地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
(2)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包括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等基本内容。
① 人的存在论
a. 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b. 现实的人”
第一,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观察、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前提和出发点。
第二,“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活动的人,这
院校考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610804考研信息最全汇总…(长江大学2021招生宣传片)插图
种活动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 身的生产三个方面,其中物质生产是最根本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个前提。
第三,现实的人”的活动不是离群索居、互不关联的纯粹个人行为,而是彼此结成一定社会关系,既分工 又协作共同进行的社会行为。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现实活动的人,才是真实存在的人。
第四,“现实的人”不是机械受动的人而是能动表现自己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c. 概论
马克思人的存在论从分析事关人的生存的两种基本关系一一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矛盾人手,揭示出人是自 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三位一体的现实存在。“现实的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承担者,社会正是通过人的 创造性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的。
d. 启示
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所形成的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逻辑起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 现实的人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方式。
② 人的本质论
a. 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
b. 三个命题
第一,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了人。
第二,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通过社会实 践塑造和表现自己,在人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和基础上生成了人的一切社会关系。
第三,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因和根据, 也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动因,人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社会之中,相互联系的原因就是追求 自身需要的满足。
c. 三个命题的有机联系
第一,人们的一切劳动、全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才能进行活动。
第二,人们的社会关系又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而离开人的需要,人的一 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会产生也不复存在。
第四,实践活动是内容,社会关系是形式,人的需要是动因,三者缺一不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d. 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注重从人的需要出发, 注重实践,注重社会关系的优化。
③ 人的发展论
a.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归宿
b. 四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从他所处历史时代人的发展“异化”现状的思考和批判开始,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 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二,通过剖析人的发展“异化啲根源,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认为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是劳动“异化”的根源,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 性的全面发展等。
第三,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人的活动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实现个人全 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一致理想目标的现实道路。
第四,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三个历史阶段的理论,说明人的 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逐渐提高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
第二,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江泽民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和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 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南人民共享。
5. 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1)灌输理论
① 含义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 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
② 地位
灌输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2) 列宁灌输理论的论述
①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 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② 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的进程中自发产生,这是由私有制条件下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 的生活境况所决定的。
③ 社会主义学说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 的,它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 必然的结果。
④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 群众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
(3) 启示
① 当今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并没有过时。
② 灌输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相应的,对灌输的要求也要更高。
③ 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原则,改进灌输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 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1) 我国的国内矛盾
① 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
②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① 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
②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来说是非对抗性矛盾。
③ 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凡属于人民内部的 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④ 毛泽东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概括为“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即从团 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3) 意义
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
②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要坚持人民大众共建共享原则,正确认识并努力 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③ 人民内部矛盾有时会与敌我矛盾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深入研究并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理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
(1) 意义
①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 导,自觉担当起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
(2) 和谐文化
① 含义
和谐文化是指倡导和谐价值取向和以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状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生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② 特征包括:和谐性、人本性、整体性、历史性和永续性。
③ 功能
和谐文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支撑功能、审美功能和陶冶功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② 意义
a. 在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用怎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 前进,中华民族以怎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c.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 上的精神力量,是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科学体系。
③ 特点
a. 鲜明的主导性;
b. 广泛的包容性;
c. 强烈的时代性;
d. 独特的民族性。
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执政党建设理论
(1) 意义
①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都在党,搞好执政党建设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③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
④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题和目标。围绕这一主题.党 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并釆取切实措施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丁执政党建设理论。
(2)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①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②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③ 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
④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意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和造就接班人;
⑤ 按照“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和“惩前底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等。
(3)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依然是工人阶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民的先锋队。要根据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基本途径。
② 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 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等观点,贯彻执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复试科目
1、专业素质和能力(1)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2) 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3) 外语听说能力;(4)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1)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诸如考生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和认识,并对考生的专业思想和治学态度进行必要的考察;(2) 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3) 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4) 人文素养;(5) 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总成绩计算方法
1、复试成绩=英语口语测试(20%)+专业知识面试(40%)+综合能力面试(40%)。按百分制评分,复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参加录取排名。
2、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低于60分(不含60分)不予录取。
3、总成绩计算方法:
第一志愿考生的总成绩计算方法为:
折算为百分制的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8